《新疆經濟報》2010.01.08報道:把員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新疆華春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系列之一
【記者感受】記者王新紅
日前,新疆華春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成功告訴記者:“2009年,我把70%的精力放在了為華春集團員工、股東、客戶、社會群體需求的實現上。”一個集團的總裁不把主要精力放在企業的經營、銷售上,而是放在對員工利益的滿足上,令記者很意外。
企業的根本目的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離開了利潤,企業就無法正常運轉。為了實現企業利潤,許多企業,特別是一些民營企業想方設法促進銷售,千方百計增加利潤,他們常常忽視員工的利益,有時甚至還克扣員工利益,他們最大的期望就是讓員工多出力,少獲得,這種做法雖然短時間內看是占了員工的便宜,但歸根到底是害了企業。
克扣員工的做法,表面上看是一種經濟行為,實際上造成了企業員工在心理上、情感上對企業的分離,這種分離,導致的是企業向心力、凝聚力受損,一旦企業發生困難,職工就會袖手旁觀看笑話。任何一個企業的發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風順的,在前行的過程中,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困難,在這種時候,企業的向心力、凝聚力就顯得尤為重要。新疆華春集團如今已走過了15年,經歷了許多坎坎坷坷,有一段時間12個月沒有給員工發薪水,但是員工都始終跟著企業,絕大多數人都沒有離開企業,員工流失率僅為5%。這一數字恐怕在很多國有企業也難做到。究其原因,就是這個企業始終對員工有一種精神上的導引,對員工有一種莊嚴的承諾,有一種凝聚人心的力量。2007年,新疆華春集團發展步入快車道;2008年,開始實施福利分房;2009年,大量福利辦法付諸實施。不久前,記者到新疆華春集團采訪時,看到一系列關于員工福利的文件,這些文件的內容涵蓋了企業員工生存、發展需要的方方面面,這些福利加起來一年有30多項,全年福利累計不低于400萬元。這些已經制度化的企業福利面向社會公開,接受社會監督。
人是靠外在的力量而生存的,把企業員工的利益和企業的發展緊緊地捆在一起,是企業管理者的智慧,也是調動員工工作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尚佳辦法。人有了主動性,就有了主體意識,有了主體意識,人就會對自我進行不斷的塑造,人的潛能就會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和釋放。心理學家馬斯洛將人的需求分成七個層次,其中最基本的就是人的生活需要。企業員工,最基本的需要就是有一個好福利、有一份高收入。新疆華春集團在企業發展的同時,充分滿足員工的這些需要后,又為員工制定出了中期目標、長期目標,讓員工知道自己未來的幸福與企業的發展密不可分,只有企業發展了,個人的愿望才能實現。企業的愿望是發展,員工的愿望也是發展,兩種愿望合一,形成了同是目的的合一,這種合一不僅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員工的積極性,讓他們與企業同生死共患難,而且能使企業產生巨大的發展合力。合是類的集結、類的集合,它會給企業帶來持續發展的動力。
幾乎所有企業都要處理兩個關系,一個是人和物的關系;一個是我和他的關系,這兩個關系處理好了,企業內部的和諧就達到了。我和他的關系是從人和物的關系中派生出來的,企業中很容易產生只見物不見人,只注重物不注重人的現象。馬克思對資本主義的尖銳批判就是資本家只注重物不注重人,使工人的勞動產生異化。我們是社會主義制度的國家,堅決反對勞動的異化。反對勞動異化,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在處理人和物的關系上。我們現在強調和諧,強調以人為本,物質是人創造的,人好了,就會將精神變為物質,就能產生極大的生產動力。
前不久,本報以系列言論的方式,報道了新疆燕京啤酒有限公司的新理念,今天本報將以系列言論的方式對新疆華春集團的管理理念進行陸續報道,這些理念正在成為企業管理的新的發展趨勢,在企業管理方面,無論是新疆華春集團還是新疆燕京啤酒公司,都是走在前列的。
編者按:企業的本質是一個經濟實體,但并不是除經濟之外,不能擁有其他內容。現代哲學說,人不能在一種規定性上生產自己,而要生產其全面性。這話對企業也適用,不只生產商品,也要生產自己的全面性。現代企業的特點是高密度的社會化,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的方方面面都有聯系。其中不可或缺的是企業自身的文化塑造。今天,文化和經濟的聯系越來越密切,出現了經濟的文化化,文化的經濟化。企業應該在兩個世界生產自己,即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一個經濟實體必須注意本身的文化內涵,文化的核心是理念,先進的理念才有先進的行為選擇。占有先進文化才能夠強化企業的先進性。新疆華春投資集團董事局主席兼總裁李成功在采訪中就表述了許多屬于他的理念,其中一些很有普泛價值。作為一個快速成長的企業,他深知管理的重要性,做企業就是要不斷提煉新理念。本報特從今日起在“企業新理念”欄目里推出新疆華春投資集團系列稿件,今天刊發第一篇《把員工利益放在重要位置》。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