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華春投資集團助哈薩克族醫藥走上發展之路
近期,由華春投資集團、阿勒泰地區林業局、中國醫學科學院中藥研究院、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院、北京中醫藥大學中藥學院、新疆中藥研究所、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組成的專家領導小組,對哈薩克族醫藥進行了為期5天的調研,同時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就推動哈薩克醫藥發展達成共識。
哈薩克族是有著悠久歷史和燦爛文化的少數民族,她有自己的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醫藥衛生等。哈薩克族傳統醫藥與維吾爾族醫藥、蒙古族醫藥、藏族醫藥一樣,是中華民族醫藥寶庫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她不僅對常見病、多發病有很好的療效,對一些特殊病癥也有獨特療效。目前在臨床應用的哈薩克藥劑效果確切、預防保健作用獨特、治療方式靈活、費用比較低廉,特別是隨著健康觀念變化和醫學模式轉變,哈薩克醫藥越來越顯示出獨特的優勢。
哈薩克族醫學有一部自己的醫典——《奇帕格爾巴彥》,漢譯名為《哈薩克醫藥志》,作者烏太波依達克•特列吾哈布勒于1388 年出生于哈薩克斯坦的杰特蘇。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醫生,一生致力于醫學研究,未曾結婚育子。據說他發現的預防天花的疫苗——牛痘苗,比1796 年英國鄉村醫生琴納發現牛痘苗要早350 年。阿勒泰地區哈薩克醫醫院自成立以來,在哈薩克民族醫藥挖掘、整理、研究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相繼整理編寫出版了十余部哈薩克族醫藥專著,如:《哈醫處方集》、《哈醫教材》、《哈醫診斷學》以及《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醫藥大系》、《全國少數民族醫藥通覽》中的哈薩克族醫藥部分,還撰寫了幾百篇有較高學術價值的哈薩克族醫藥學論文,并在各類醫學雜志上發表。
哈薩克族醫藥自古口耳相傳,多數驗方在民間流行已久,并成為哈薩克族醫生治療疾病的有力手段。這些醫藥原材料都來自阿勒泰地區的野生草藥,經過加工炮制,制成各種劑型,如膠囊、浸膏、湯劑、散劑等。已開發的有“克納依膠囊”、“昆科力德”、“吾恩哈爾”、“吾哈爾哈森”、“薩斯爾”等。醫院現有50 多種制劑,其中有19 種制劑取得了自治區藥監局院內制劑批準生產文號。
華春投資集團會同國家科研院所、地區林業局、哈薩克醫醫院等有關部門將進一步加大對哈薩克族醫藥的保護、搶救、研究與開發力度。為我區的中醫藥發展奉獻一份力量。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