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 國務院印發《“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新疆華春藥業將迎來美好前景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并發出通知,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是新中國成立以來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的健康領域中長期戰略規劃,把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突出了大健康的發展理念。
《綱要》設立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專門篇章,更明確了中醫藥的重點任務,同時在全篇多處提及中醫藥,將其融入健康中國建設各方面。尤其提出在健康產業領域,健康服務業總規模將從2015-2020年的8萬億元,增加到2030年的16萬億元。中醫藥業內專家認為,《綱要》為中醫藥發展帶來巨大空間。新疆華春藥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太子神悅膠囊是治療“氣陰不足、心脾兩虛”癥輕、中度抑郁癥的純中藥五類新藥,將迎來美好前景!
協同發展拓展空間
在《綱要》中的多個篇章提及中醫藥,體現了中醫藥發展的巨大空間,著實令人鼓舞。我們中醫藥人應當搶抓機遇,乘勢而上,為健康中國建設作出獨特的貢獻,引領、促進中醫藥持續發展。落實《綱要》需搭建相關中醫藥技術和服務體系,從根本上改變中醫藥發展失衡和梗阻狀況,為中醫藥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例如,建立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理論技術體系、建立中醫藥疾病康復理論技術體系、完善疾病防控和治療理論技術體系、構建中醫藥基層服務體系等,讓中醫藥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綱要》無疑為我們打開了新視野。今后中醫藥在健康領域要有新的布局,不僅要保證中醫藥醫療服務的公益性,也要面向未來,研究出更多的健康產品和中醫藥個性化服務。
樹立“治未病”優勢旗幟
健康中國離不開中醫藥元素,中醫藥在健康中國建設中將大有可為。《綱要》凸顯新時期中醫藥戰略定位。充分發揮中醫藥“治未病”優勢,將有利于實現人人享有中醫藥的目標。
《綱要》是對衛生健康領域最全面的一次部署,其中對提升中醫“治未病”能力的規劃更是切中核心。今后,中醫藥不僅要起到治療作用,更要在養生保健中發揮優勢。通過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探索融健康文化、健康管理、健康保險為一體的中醫健康保障模式。發揮中醫治未病特色優勢,更有利于推動衛生關口前移,解決中醫藥總量不足、服務領域萎縮、基層中醫藥服務能力不足等問題,保證中醫藥的可持續發展。
充分發揮中醫藥獨特優勢
發展中醫養生保健治未病服務,實施中醫治未病健康工程,將中醫藥優勢與健康管理結合。鼓勵社會力量舉辦規范的中醫養生保健機構,加快養生保健服務發展。拓展中醫醫院服務領域,為群眾提供中醫健康咨詢評估、干預調理、隨訪管理等治未病服務。鼓勵中醫醫療機構、中醫醫師為中醫養生保健機構提供保健咨詢和調理等技術支持。開展中醫中藥中國行活動,大力傳播中醫藥知識和易于掌握的養生保健技術方法,加強中醫藥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傳承運用,實現中醫藥健康養生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提高中醫藥服務能力,實施中醫臨床優勢培育工程,強化中醫藥防治優勢病種研究,加強中西醫結合,提高重大疑難病、危急重癥臨床療效。大力發展中醫非藥物療法,使其在常見病、多發病和慢性病防治中發揮獨特作用。發展中醫特色康復服務。健全覆蓋城鄉的中醫醫療保健服務體系。在鄉鎮衛生院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中醫館、國醫堂等中醫綜合服務區,推廣適宜技術,所有基層醫療衛生機構都能夠提供中醫藥服務。促進民族醫藥發展。到2030年,中醫藥在治未病中的主導作用、在重大疾病治療中的協同作用、在疾病康復中的核心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推進中醫藥繼承創新
實施中醫藥傳承創新工程,重視中醫藥經典醫籍研讀及挖掘,全面系統繼承歷代各家學術理論、流派及學說,不斷弘揚當代名老中醫藥專家學術思想和臨床診療經驗,挖掘民間診療技術和方藥,推進中醫藥文化傳承與發展。建立中醫藥傳統知識保護制度,制定傳統知識保護名錄。融合現代科技成果,挖掘中藥方劑,加強重大疑難疾病、慢性病等中醫藥防治技術和新藥研發,不斷推動中醫藥理論與實踐發展。發展中醫藥健康服務,加快打造全產業鏈服務的跨國公司和國際知名的中國品牌,推動中醫藥走向世界。保護重要中藥資源和生物多樣性,開展中藥資源普查及動態監測。建立大宗、道地和瀕危藥材種苗繁育基地,提供中藥材市場動態監測信息,促進中藥材種植業綠色發展。
全方位部署建設健康中國
此次《綱要》對發展健康服務新業態做出了戰略部署,《綱要》更明確了今后發展的目標。中醫健康旅游一定要凸顯其公益性,要在中醫健康旅游中要體現內涵性,挖掘創新服務產品,讓更多的人接受中醫健康服務。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