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設郡與唐朝統一西域
作者:新疆華春投資集團 來源:本站原創 發布時間:2007年02月14日
公元6世紀末,楊堅建立隋朝,滅陳并統一中原地區。隋朝在對突厥的征伐取得階段性勝利后,積極開展了經營西域的活動。隋煬帝即位之初,便派遣吏部侍郎裴矩到張掖、武威主管與西域的互市貿易,并調查了解西域區情。裴矩后來將其獲得的有關信息撰成《西域圖記》呈上供隋煬帝參閱。公元608年,隋軍進駐伊吾,建筑城郭。之后又設鄯善、且末、伊吾三郡,“謫天下罪人,配為戍卒”,“大開屯田,發西方諸郡運糧以給之”。隋朝開始經營西域諸地事務。不久,西突厥派遣使者到中原自稱臣屬,兩地之間交通暢達,西域各地前往中原朝貢者不絕于途,“相率而來朝者三十余國”。隋朝的政治影響因此而擴展到天山南北。
公元7世紀,唐朝代隋而興,唐太宗李世民聯合漠北鐵勒諸部滅東突厥汗國,西域各族為之震動,各地首領紛紛要求歸附,尊唐太宗為“天可汗”。公元630年,原屬西突厥的伊吾城主率所屬七城自愿歸順唐朝,唐朝置西伊州(后改稱伊州),西域門戶洞開,高昌、焉耆、龜茲、疏勒等紛紛效之。這些都為唐朝統一西域各地創造了條件。公元640年,唐軍渡磧(音氣小)擊敗了追隨突厥反唐的高昌麴氏王朝,高昌地區歸唐朝所屬,唐朝于此置西州,又建庭州于可汗浮圖城(今吉木薩爾),同年置安西都護府,府治設在西州,這是唐朝在西域建立的高級軍政管理機構。之后,幾經周折,公元647年,唐朝大規模用兵西域,終于打敗同唐朝作對的西突厥勢力,攻下焉耆、龜茲等地,收其降部,完成統一西域的宏圖大業。隨之唐朝置立焉耆、龜茲、毗(音皮pi)沙、疏勒等都督府,府下領藩州若干。次年遷安西都護府于龜茲城,并置龜茲、于闐、疏勒、碎葉 (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瑪克)四個軍鎮,史稱“安西四鎮”。唐朝對西域各地的統一管轄局面基本形成。
- 上一篇:魏晉諸朝對西域各地的管轄
- 下一篇:吐蕃統治西域和于闐李氏王朝的建立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