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模式”漸入佳境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金融辦主任助理、中國證監會援疆干部習龍生日前透露:“我們努力的目標是,從2011年起5年內每年新增上市公司6-8家,到2015年,全疆上市公司總數翻一番達到80家左右。”他對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很有信心”,因為有“新疆模式”。
上下聯動 橫向協作
習龍生說:“實現上市公司總數翻一番的背后,新疆面臨著上市后備企業短缺、融資渠道短缺、政府服務短缺、政策信息短缺和專業人才短缺5大難題。”
為解決上述難題,早在2008年,自治區金融辦就專門成立了企業上市推進領導小組,自治區分管金融的領導擔任組長,組員是與企業上市相關的金融、發改、經信、國資、財政和稅務等12個單位和部門。
金融辦相關工作人員介紹,與各省普遍設立的上市辦不同,“領導小組”是跨部門機構,面對企業上市這樣一項涉及多個部門的復雜工程,領導小組能夠更好地協調解決企業上市過程中的有關問題。目前全疆共有11個地州市成立了企業上市推進領導小組和辦公室。“只要有需要,領導小組馬上召開討論會議”。
習龍生說,這種以自治區和各地州領導小組為紐帶的“上下聯動、橫向協作”的上市推進機制,保障了企業上市推進做到“一企一事一議”、“隨到隨辦”、“資源優先配置”,加大了對成長性企業的培育力度,促進更多企業經過培育達到上市標準。
一個“計劃”引導 兩個“平臺”助推
近年,新疆一直存在上市后備企業不足的問題,因此,要實現翻番目標,必須采取超常規的思路培育上市后備企業群體,盡快使更多公司達到上報條件。
2010年5月啟動的“100家成長型企業培育計劃”就是這樣的超常規手段之一。目前,已有83家優勢突出、發展潛力大、符合新疆特色產業發展的成長性企業納入該計劃。自治區將對這些企業開展政策性金融服務,協調解決企業在改制、融資、發展和上市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以加快其上市推進步伐。
為加大成長型企業培育計劃的執行力度,自治區先后成立“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權中心”和“新疆股權投資企業服務中心”兩個相輔相成的平臺。
前者負責上市公司股權登記托管服務、股權融資和債務融資服務,發揮著資本市場“預備班”的作用。后者旨在吸引境內外股權投資類企業落戶新疆,并為其運營、投資提供全程式便捷服務。
目前,在新疆非上市公司股權中心登記托管的企業達到130家,遷入自治區的大中型股權投資企業共50家,持有股票股權現值共約310億元;進入洽談簽約程序的企業約20家,共持有股票股權現值約950億元。
■疆股動態
特變電工
擬買10億理財品
5月25日,特變電工表示,公司擬使用存量資金金額不超過10億元購買理財產品。
特變電工表示,為保障公司資金鏈安全,在保持較高資金保有量的同時降低財務費用,公司董事會授權經營班子根據資金使用計劃及存量資金情況,購買銀行發行的各種收益固定,安全性有保障,期限較短的保本保收益的理財產品,理財產品期限為3天至6個月,購買理財產品使用存量資金金額不超過10億元。據悉,特變電工沒披露購買哪一款理財產品,僅表示購買的理財產品主要為銀行承兌匯票貼現、購買國債。而資金來源于現階段公司的大量沉淀資金。□據搜狐財經
“綠色通道”催開新疆奇葩
據了解,按照全國企業申請上市的流程情況,企業自改制至核準發行股票上市平均需要兩至三年時間,但新疆去年上市的3家公司西部牧業、光正鋼構、新研股份所需的時間平均只有一半。中泰化學董秘范雪峰說:“明顯感覺到證監會對新疆企業的支持,我們這次再融資的審核時間非常短。”
雖然此前監管部門有關負責人并未明確表態“綠色通道”的存在,但事實上,新疆若干家擁有資源優勢、質地優良、發展潛力較大的公司,其在資本運作方面都感受到有關部門的大力支持。
據統計,2008年至2010年三年間,新疆新增上市公司10家,截至目前上市公司總數達39家(包括H股),穩居西北五省之首;2011年提出上報的企業14家,超過了前三年上報的總和。同時,新疆上市公司這三年境內外發行證券融資總額達到330億元,超過此前新疆有上市公司以來14年的總和。
相關文章
-
沒有相關內容